绿色发展研究

  • 长江经济带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空间分异研究

    孙攀;张佳雯;周琦;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在践行碳排放双控举措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三维核密度估计对长江经济带双向FDI协调发展和碳排放的时间演进趋势进行推演,利用空间趋势图对长江经济带双向FDI协调发展和碳排放的空间演进趋势进行刻画。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负相关关系,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不同地理尺度下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在时间层面上,不同地理尺度下长江经济带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和碳排放量均呈现出上升态势;在空间层面上,碳排放拟合曲面呈现西部凹陷、东部凸起的空间形态,而双向FDI协调发展与之相反;在省域层面上,双向FDI协调发展可以显著抑制碳排放,不存在空间异质性。

    2025年04期 v.25;No.136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保护税能否激发工业企业创新活力?

    欧阳华生;周雪;

    数字技术创新是企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绿色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作为绿色税制的核心税种,环境保护税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5—2023年我国上市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环境保护税对工业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资金投入,显著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挤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建议扩大环境保护税征税范围,完善配套政策,实施精准化政策供给,以此激发工业企业创新活力。

    2025年04期 v.25;No.136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绿色债券发行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

    年艳;王金龙;朱晓雯;楼源;

    绿色债券通过为符合条件的企业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成为支持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市场化工具。基于2015—2022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绿色债券发行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债券发行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债券发行对东部地区企业、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重污染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此,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加强ESG监管力度;企业应进一步提高ESG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加大对绿色项目的投资力度。

    2025年04期 v.25;No.136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

    陈心怡;李亚琴;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数据资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为探究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与企业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基于2016—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通过控制企业规模、类型、经营年限等变量,系统分析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数据资产信息披露能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及审计质量较高的企业中更为突出。因此,政府需加强对第三方审计机构的监管,完善数据资产披露政策框架;企业应制定针对性策略,优化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以提升融资效率。

    2025年04期 v.25;No.136 34-4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化研究

    涂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和新质生产资料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结合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及空间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逐年上升,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递降的格局;四大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内差异逐年缩小,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始终是区域间差异;全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极化现象,但四大地区均不存在明显的极化现象;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东部地区多呈现“高—高”集聚特征,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多呈现“低—低”集聚特征。对此,建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2025年04期 v.25;No.136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冯楷;杨宏力;

    在构建兼顾种植结构非粮化率、产出结构非粮化率和种植收入非粮化率的非粮化测算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系统分析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我国耕地非粮化水平总体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波动趋势。非粮化程度较重及以上区域在空间上表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步扩展的态势,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的耕地非粮化程度处于较重及以上等级。我国耕地非粮化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多数省份处于“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各省份在象限间的迁移现象不明显。影响因素中,土地生产率、工商资本参与度和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对耕地非粮化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老龄化程度对耕地非粮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有效应对耕地非粮化现象,应实施耕地非粮化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构建种粮农民经济效益提升机制,形成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粮食生产领域的激励机制,以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2025年04期 v.25;No.136 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共同富裕综合评价与实现程度监测

    赵慧卿;贺莉津;郭上琳;

    基于富裕度和共同度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借助综合评价方法对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的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泰尔指数、核密度曲线、障碍度模型深入考察各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并设定2035年监测指标目标值,监测全国及各省份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共同富裕总体水平不高,但上升趋势明显;东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区域间差距大于区域内差距,其中西部地区各省份间共同富裕水平的差异尤为明显;富裕度不足及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制约绝大多数省份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因素;2022年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35年目标值完成度很低,是阻碍多数省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各省份应结合自身在各监测指标上的完成度,识别并补齐短板,尽早实现2035年共同富裕目标。

    2025年04期 v.25;No.136 6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职业教育研究

  • AI赋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显性价值、现实隐忧和实践进路

    郑春武;

    AI赋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教学,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实训模式和实习管理流程,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和精准。然而,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课程体系适配性差且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滞后、大多数教师AI能力存在短板且角色转变困难、硬件与软件投入大且培训支持成本高、技术不够成熟且数据质量及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现实隐忧。因此,建议着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技术应用水平;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技术应用成熟度和实效性;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完善数据质量与安全保障机制。

    2025年04期 v.25;No.136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

    夷鸣蓉;赵卫;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和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生态系统,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的子系统。针对各子系统在运转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高质量建设路径:宏观层面,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加大教育资源投入;中观层面,构建平台型组织架构,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微观层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2025年04期 v.25;No.136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

  • 古镇集体记忆对游客地方依恋的作用机理研究

    李玉臻;朱飞宇;

    以龚滩古镇为案例地,运用内容分析法与扎根理论,以游客访谈内容、网络评论与游记为研究资料,探讨古镇集体记忆对游客地方依恋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龚滩古镇集体记忆由行为元素、场景元素与符号元素多元表征;集体记忆对地方依恋的作用机理节点主要包括情感纽带联结、集体记忆构建、地方认同强化、情感投射与期待、地方依恋形成、共享与社会影响;游客的地方依恋包含物质功能依恋和精神情感依恋,是旅游目的地主客体互动建构的结果;集体记忆对地方依恋的作用实质在于通过构建和强化游客与特定地方之间的情感联系,使游客在内心深处对该地方产生深厚的依恋。

    2025年04期 v.25;No.136 87-9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旅融合背景下广东瑶族盘王节文化传承探析

    蓝颖;谢丽媛;

    盘王节作为广东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既与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也受瑶族先民的族群构成与交往关系影响,更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制约,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盘王节文化旨趣变迁的内在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通过旅游的带动作用实现盘王节文化的活态保护与开发,是对“第二个结合”的深化与践行。

    2025年04期 v.25;No.136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张军成;李玥;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铸魂育人的核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的价值使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夯实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基础;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打造理想信念教育特色品牌;注重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知行合一。

    2025年04期 v.25;No.136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的实际进展、存在问题与创新理路

    梁煌君;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从无到有,学界已经对其概念界定、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方式、叙事过程五大核心领域形成系统化认知。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仍存在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创新性有待增强、研究体系的全面性有待完善、研究视野的广度有待拓展、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需推动研究思路与方法多样化,提升研究体系的全面性,从不同视角拓宽研究视野,鼓励进行多种交叉学科的研究,以此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

    2025年04期 v.25;No.136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